檢測標準-第三階段制造標準-第六階段知識點:自國①到國6-B的七個階段是排放制造標準,概念是為車企制定出的【生產標準】。指在劃定的不同時間段內,所有車企預計上市銷售的量產汽車都必須符合當期的要求,否則即使售出也無法上牌。那么這一標準對于用戶而言有什么影響呢?首先了解一下各個標準的時間節點。
不能否認排放制造標準的升級,對于老舊車輛的淘汰有推動作用,目的可以用兩個詞總結:節油減排,促進大宗消費品的消費。隨著排放制造標準的不斷升級,各大車企會同步提升內燃機的技術;比如曾經的2.0L(NA自吸發動機)動力平平但油耗不低,而當下的1.5T渦輪增壓發動機以2.5NA發動機的性能,油耗卻比2.0L還要低很多,每一輪排放升級在節油減排的層面都有很大的價值。
促進大宗消費品的消費自然是為了經濟發展,宏觀的分析這一現象也是穩定運轉的剛需。不過以平均GDP作為分析基礎的話,汽車的更新換代也不應該過于迅速,否則C端消費者的壓力會是空前的。畢竟汽車保有量的爆發式增長只是近十年的事情,絕大多數汽車都是國④與國⑤標準;那么這些車是否會面對因升級6-B而影響檢測與使用年限呢?這是被太多人誤解的問題了。
排放檢測標準-不平行與制造標準
排放檢測(年檢關)同樣分為多個階段,目前執行的標準應為第三階段。但是三階段的檢測標準并不是指按照國③汽車的標準進行,而是綜合平均排放量以及對尾氣控制的剛需,以一套不等同于制造標準的另一方案執行;通俗的解釋為“第三階段國1~6的檢測標準”,也就是說只要符合這一方案內各個等級標準的汽車,理論上都可以正常參與檢測并正常用車。
綜上所述,汽車年檢的概念就是這樣了,簡而言之為排放升級不會導致低標準車輛不能參與檢測,同時也不會過度加速老舊車輛的淘汰速度。這里的關鍵詞為“過度加速”——不代表不會加速,比如國1標準的化油器與部分單點電噴技術的汽油機車,這些車排放量相比新標準已經過于夸張了,所以國1汽車基本要面對引導報廢了;不過這些車輛接近20年的汽車本也達到了自然報廢的標準,綜合6~8年的平均換車周期還是可以接受的。
國2標準汽車在大多數地級及以下等級的城市仍可以參與年檢,但如果排放檢測標準再次升級的話,這些車要面對的則有可能是“被黃標”。車輛一旦成為黃標車則無法在城市區域代步駕駛,或只有夜間低流量的階段才能駛入城區;所以黃標車也基本等于報廢,實用價值已經非常之低了。
國3標準汽車短期內還不需要有顧慮(柴油機不在討論范圍內),至于少數一線城市開啟了對國3汽車的加速淘汰,其基礎參考北京的補貼方案也是非常合理的??梢哉f對于大部分10/15/20萬級的代步車汽車而言,其報廢補貼標準要超過汽車的二手車評估價;而高價車輛可以考慮將車輛銷售到其他城市,重點是僅僅售車也可以獲得一定額度的補貼,這一方案一旦推廣則再沒有年檢與排放升級的沖突。